沈鼓是一個老國有企業,它在自主創新道路上的技術突破過程與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交織在一起。
1990年代后半期,國有企業普遍經歷了一個非常困難的階段——業績低迷、虧損普遍,而中國社會關于“國有企業天生低效率”的說法或理論就起源于此。多年來,在政策上主導了國企改革討論的理論視角是“外部的”或“自上而下的”視角,即站在企業之外或之上,從經濟體制的基本關系及其對企業影響的角度來討論如何讓國企發生變化。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有人認為只要把所有制改變,企業就會變好。
沈鼓經歷的國有企業改革過程,反而證明,全盤改變所有制并非國企改革的有效路徑。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從不同的理論視角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