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制造業從“量的累積”向“質的提高”轉型升級,僅靠市場化方式無法實現。二十世紀以來幾乎所有制造業的革命性技術創新均來自于政府扶持與激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通過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引導企業的創新行為,實現創新驅動下制造企業供給能力與供給質量的多維提升。但在這一過程中,存在因企業的利益訴求導致的行為偏差與轉型遲滯效應。隨著制度安排改進與政策選擇優化,最終企業經過策略權衡將趨向最優選擇。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輪驅動的政策效應
技術水平的高低取決于資源及要素的合理分配與利用,發展中國家要素配置效率低下是導致技術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而政策激勵是優化要素配置、突破制造業技術瓶頸的關鍵途徑,美國在高科技領域中維持霸權地位的關鍵,在于政府大力扶持本土制造業前沿技術創新。
中國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