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頭版文章稱,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從來不是對立的關系,更多的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如果把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比作人的軀干,公有制經濟如同骨骼,非公有制經濟好似肌肉,二者共同匯聚起中國經濟的巨大能量。
國產大飛機筑夢藍天、“復興號”完美首發、“藍鯨一號”成功試采可燃冰——2017年這些閃亮的成就,有著共同的標志:國企創造。這一過程中,民企也未缺席,融入供應鏈、提供零配件,民企與國企一道分享“中國驕傲”的榮光。
被稱作中國“新四大發明”的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除高鐵外的3項,都是民營企業的創新之舉。新業態快速崛起的背后,離不開通信國企從3G突破到4G并跑的有力支撐。快速普及的網絡基礎設施,為“互聯網+”提供了豐沃土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