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只超短期債券違約引發信用債市場恐慌,更牽連相關公募、理財產品受累,多項新發債券停止發行。永煤控股依托主營業務優勢,接連發債為非主業子公司“輸血”,儼然成為弱資質企業追加杠桿“債抵債”的保護傘。然而,這也使得類似國企的流動性日益枯竭。
盡管永煤控股已將“20永煤SCP003”的兌付利息3238.52萬元支付至應收固定收益產品付息兌付資金戶,債券本金也在籌措中,但依然難以挽回因實質違約造成的對公募基金、債券等的傷害,部分理財產品凈值短線跌幅超過10%。
目前看來,市場需要為有序打破剛兌創新機制辦法,包括有效的分擔工具和完善的債券違約風險處置機制。但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反思和防范的是部分地方國企透支信用,迂回為旗下弱資質企業融資輸血。
自2014年“11超日債”違約打破我國信 ……
